欢迎访问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!

您的位置:首页
>三农>和美乡村

精雕细琢 城市乡村同美同富

日期:2025-01-09

来源:兰州日报

浏览次数:

2025-01-09

来源:兰州日报

时下,正值寒冬时节。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甘宪明的科技生态采摘园里却是绿意盎然,西红柿秧蔓上硕果累累,挂满了圆形、椭圆形等形态各异的圣女果(西红柿),勾勒出生机勃勃的图景。

“再有一个月左右,西红柿就可以上市了。”正在掐秧摘芽的甘宪明在谈及乡村示范带建设带来的变化时说,“示范带建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村容村貌整洁了,田间地头,包括水渠、田埂也干净了,没有了残枝败叶的堆积,让我发展设施农业的劲头更足了。”

今年以来,我市通过学习借鉴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紧盯“八大美丽”建设目标,通过实化细化措施,强化协同发力,推进“满城渔歌”“烟雨兰山”“秀美兴隆”“蔬香花庄”等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,已取得阶段性成效,正成为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。

兰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科负责人介绍说,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,我市按照“以中心村为节点、乡镇为枢纽,8至10个村为一带,连村串点、串点成线,连线成片、集片成带”的思路,因地制宜规划了4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。把“远谋”与“近干”相结合,明确今年建成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、56个县区级和美乡村、25个市级和美乡村、10个省级和美乡村,力争“三年初见效、五年大变样”,并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域村庄“同建同治同美同富”。

产业发展稳中有进

产业发展是示范带建设的重中之重,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。

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,我市按照“一带一产业”要求,在各示范带围绕“牛羊菜果蔬药”六大主导产业和“百玫瓜桃鱼梨面”七个特色产品,培育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态。先后建成国家级产业园区2个、省级产业园区3个、市县级产业园区6个,年生产总值达13.1亿元。

同时,我市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,做到产建互嵌、产建互促、产建互进。优先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创意农业园区、工业园区等,或选择有一定特色产业基础的连片耕地、园地、林地建设示范带,走好“一带一产业”的路子,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,促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。


我市进一步完善“6+7”“兰味”产业体系,示范带内特色产业面积达21余万亩;建成肉牛、蛋鸡等规模化养殖基地6个,规模以上养殖场176家,年产值达3.5亿元;“鱼菜果空间共生”“暖棚高密度水产养殖”等新业态相继涌现;农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,培育打造了玫瑰文化产业园、满城渔村文化产业等“农业+文旅”综合体,建成了一批精品民宿、农家乐和采摘园、共享菜园等创意农业,打造精品旅游线9条,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3家,发展农家乐437家,年游客量达748万人次,年收入达1.3亿元。

今年,永登县虹鳟鱼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,永登幸福农场旅游景区、红古鑫源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景区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。

人居环境明显改善

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,我市细化各项配套政策,制定了《兰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》及《建设规范》《建设指引》和《兰州市“兰派民居”建造图集》,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有方向、有指南、可操作。

同时,按照“一带一主题”的要求,指导各县区制定今年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方案,以彰显每条示范带的综合优势和个性特点,并致力打造“烟雨兰山”“金关画卷”“百年好合”“水润玫香”等独具乡韵的乡村画卷。

我市将“3331”攻坚行动始终贯穿于示范带建设的全过程,全面清理“脏乱差”、拆除“危破旧”、整治“十四乱”,累计清理各类垃圾20余万吨,拆除各种违建6185处,整治各种乱象3万余处。探索出台《兰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办法(试行)》,城关区、红古区、兰州新区示范带各村及七里河区、安宁区、高新区示范带部分村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保洁模式。永登县探索建立“第三方+村组织+公益性岗位”环境卫生管护机制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“运动式、突击式”向“常态化、持久化”迈进。

同时,紧盯厕所、污水、垃圾“三大革命”,着力推动村庄道路、卫生厕所、乡村物流、污水治理、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,示范带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已全部建立,自来水普及率达100%;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5处,覆盖农户2.06万户;建成公共卫生厕所305处,卫生户厕6万户;改造提升农村道路141公里,内外畅通的农村交通体系基本形成。纵深推进“村村万树”行动,全年完成植树210余万株,建设“四小园”5333处,乡村生态更绿、风貌更美。

改革赋能富民强村

今年以来,我市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,搭建了“1+1+15”的制度框架,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市场服务体系,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。成立兰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,建立了“六统一分”交易模式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累计完成交易额4.08亿元,交易品种达到10种,累计免收农户交易服务费259.83万元,服务农户20103户、企业351家、合作社413个。

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,有效盘活闲置资产,综合运用土地流转、房屋租赁、入股分红、劳务输出等方式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实施水产、肉羊养殖、百合、蛋鸡生产等经营性集体经济项目18个,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由租赁性向经营性转变,示范带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40万元。资源激活、产业带动、集体经济三方发力,农民收入持续增长。

我市通过党建引领乡村善治,持续推进细胞、头雁、先锋、强基“四大工程”。在全市731个村全覆盖建立“镇-村-组”三级网格组织体系,创新落实“大数据+网格化+群众路线”协同治理机制,加快打造“五治一体”基层治理新格局。积极开展“十破十立·移风易俗”行动,常态化开展“兰州好人”“乡村好大东”“孝老爱亲”等主题实践活动,大操大办、高额彩礼、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,乡风文明蔚然成风。

亲历者说

示范带建设 让农村更美丽——访永登县柳树镇乡村振兴专干陈玉蝉

“‘满城渔歌’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让营儿村变成了有山、有水、有田、有景的生态宜居新农村,我很荣幸,也倍感自豪。”日前,永登县柳树镇乡村振兴专干陈玉蝉如是说。

陈玉蝉亲眼见证和参与了“满城渔歌”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。她说,前两年,营儿村村委会附近片区在东西部协作的帮扶下已基本建设完成,但是,营儿村史家湾片区该怎么建?则成了柳树镇推进示范带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。

陈玉蝉清晰地记得,在营儿村召开的项目推进会上,柳树镇党政领导、包村领导、包村干部、村两委、社长、村民代表们悉数参会。由于会议议题严肃,大家你一言,我一句,研究了半晚上,会议气氛热烈而又融洽,我负责记录。“不能搞形象工程”“要从实际出发”“最根本的是要村民从中受益”……都被我记录在本上。“五社农户门前就种桃树,既有观赏价值,村民还能增收”,这个建议大家一致同意。第二天早上,我一觉醒来,桃树已在运来的路上。不到三天,五社的桃树一条街就建成了,我很感叹大家的执行能力。

为了节约资金,柳树镇镇长带着施工队实地考察,他戴着草帽蹲在种了桃树的小花园门口和村干部们研究了一中午……陈玉蝉娓娓道来。

如今,营儿村一排排房屋整齐划一,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农户庭院,将家家户户串在一起,背街巷道畅通整洁,路边绿树成行,农家小院温馨别致。老人和孩子们还可在平整宽阔的文化广场上休闲锻炼,嬉戏奔跑,俨然一幅和谐温馨的乡村美景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